| 
 | 
 
 
1. 
 
2007年接触网络推广,原因是我建了个人独立博客。 
 
每天在博客更新内容,但没人来看,怎么办? 
 
我要把博客推广出去! 
 
刚开始,在QQ上把网址发给同学们。 
 
后来发现,依靠身边的几个同学来浏览,似乎没什么作用。 
 
所以,我把博客内容转发到天涯和网易。 
 
当时不懂推广,现在来看,我搞的还是内容营销呢。 
 
把自己的故事,以连载的方式发帖,再将网址放入其中。 
 
这样的推广方式,至今还是被广泛使用中。 
 
可以说,我无意撞上网络推广这种苦逼的活儿。 
 
从简单的博客留言,到论坛发帖,再到后来各种乱七八糟的推广技巧。我似乎都是在推广自己的网站中学到。 
 
 
 
2. 
 
2008年,不得不提到的一本书,叫《日赚500元》,是懂懂(董俊峰)写的。 
 
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,第一感觉是:骗人的。 
 
翻开几页以后,才觉得这里面提到很多推广技巧。 
 
对,是技巧,也就是一些小聪明的做法。 
 
我把书买回去了。 
 
边看边尝试着用里面的推广方法,进行实践。 
 
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引流手法: 
 
在分类网站发布“女找男”的信息,把引流的QQ号放上去。 
 
结果,真的有很多男的主动加这个QQ号。 
 
当时我统计,在发布信息的第一周里面,每天竟然有100多人加QQ号。 
 
这种推广手法,在今天的微信和陌陌上面,依然有大把人在使用。 
 
深层的原因,在于该手法很巧妙的将人性弱点套上了。 
 
网络上普遍存在的事实: 
 
男找女的信息很多,而女找男则很少。 
 
这种现象在陌陌上面,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! 
 
陌陌刚推出的那段时间,我问过一个附近的女性: 
 
每天有多少人跟你打招呼? 
 
她二话不说,直接发截图过来:3000多人! 
 
这就是我们每天接触的网络社交环境。 
 
3. 
 
2010年,我进入企业去做推广。 
 
当时,领导给了我们两本书。 
 
其中一本是Zac(昝辉)写的《网络营销实战密码》。 
 
这本书,使我对网络推广有更进一步的认知。 
 
以往脑海里七零八散的东西,开始慢慢的变得系统起来。 
 
从网站的定位,到网络推广渠道的选择,再到具体的操作方式。 
 
这些在我过去的推广中,基本都没有串联起来。 
 
在企业的推广中,所有的操作都有着一个清晰的目标,即客户。 
 
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,推广给潜在的意向客户。 
 
这是企业的网络推广始终要把握到的点。 
 
跟个人网站单纯引流量不同! 
 
4. 
 
企业的网络推广重在客户,不在流量。 
 
你引10万个IP流量,没有成交,等于白费力气。 
 
你引10个客户,结果成交了,才叫牛逼! 
 
这是两种不同的推广思路。 
 
过去在推广个人网站,追求的就是流量。 
 
有流量,网站的广告展示才有收益。 
 
如今的自媒体也一样。 
 
自媒体发布的文章有推荐有转发有展示,才有收益。 
 
在企业这里,所有的推广都是在寻找意向客户。 
 
即所谓的“精准流量”。 
 
5. 
 
所谓精准流量从来都不可能做到精准,只是相对精准! 
 
在网络上寻找意向客户,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 
 
2012年以前,我认为网络上的一些免费推广渠道是有效果的。 
 
比如博客、论坛、贴吧、问答、分类信息等。 
 
2012年以后,这些免费的推广渠道逐渐失效,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。 
 
人们的上网习惯从电脑端被转移至手机端,Web网站被APP取代。 
 
可怕的,我们从众多APP的安装和卸载中,最后仅保留着几个重要的APP应用。 
 
移动端的流量,出现高度集中的现象,有人称之为“流量寡头”。 
 
面对这些“流量寡头”,你所能介入的做法,就是付费推广。 
 
免费的推广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果。 
 
特别指出:不是没有效果,而是需要时间积累。 
 
 
 
6. 
 
在付费推广中,我们离不开竞价推广。 
 
其中的百度竞价,至今仍然无法割舍。 
 
虽然PC端的搜索流量在减少,但还是有人在搜索,而且移动端的搜索行为在增加。 
 
比较苦逼的是百度竞价的效果明显没有过去的好。 
 
作为以关键词触发的广告展现,搜索网站的竞价推广,确实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。 
 
前提是:这些触发关键词的搜索流量要真实,不能作假。 
 
我在为企业做竞价推广的时候,最害怕的地方,便是搜索流量太广泛。 
 
明明锁定的是精准投放,可还是会出现很多广泛搜索的点击。 
 
这是在浪费钱,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。 
 
7. 
 
从竞价推广到信息流展现,不得不提到Facebook。 
 
2015年,我在深圳的一家公司上班,有幸接触到Facebook的推广。 
 
这是一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,我可以把广告覆盖到全世界。 
 
当然,我需要以公司的意向客户作为投放依据。 
 
先建立需要投放的广告内容,再锁定投放人群的区域、年龄段及个人偏好等,接着是价格的设置与调整,然后开启投放。 
 
这是以社交网站的“用户画像”作为触发广告的展现。 
 
如果你在该社交网站的“用户画像”,跟该广告的投放人群不匹配,就不会接收到这个广告的内容展示。 
 
这类投放方式,在国内的微博平台很早便有体现。 
 
在今天,所有的内容平台都采取“用户画像”作为信息流的广告展现。 
 
8. 
 
跟搜索竞价的关键词推广相比,信息流的用户画像似乎显得更加准确。 
 
然而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 
 
我们以微博和今日头条来作说明。 
 
一个刷微博的用户,同时也有可能在刷头条。 
 
他在微博的用户画像,是否跟他在今日头条的一样呢? 
 
不见得。 
 
原因在于两个内容平台给同一个用户的内容推送不相同。 
 
导致该用户在两个平台的关注重点会有所不同。 
 
因此,他在两个内容平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“用户画像”。 
 
这是从单个用户的行为来做说明,不足以代表一个用户群体。 
 
但同一个用户,他在需要获得某个信息的时候,会在不同的搜索网站搜索相同的关键词。 
 
对于这种情况,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: 
 
做推广,不能跟风,要从所推广的产品或服务,去分析意向客户对应的分布情况。 
 
9. 
 
2018年了。 
 
对于自己走上网络推广这条道路,可以说比较偶然。 
 
这么多年来,我在网络推广的道路上,成长得比较慢,属于实干型的那类人。 
 
网络推广,不能算是技术活,也不能把它归类到网络销售,因为推广是将企业的品牌、文化、产品及服务,推送给相对应的客户。 
 
当客户返回来产生咨询的时候,网络推广的工作已经结束。 
 
后面对客户的跟进工作,则是客服或销售要干的活。 
 
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,多数公司会把网络推广与网站建设、网络销售、在线咨询结合到一块,更有甚者,直接把网络推广当公司的网管来用。 
 
所以说,这是一件很苦逼的差事! 
 
不管怎么样,如今我正走在这条路上,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会去做。 
 
做不到也没办法了。 
 
最让我哭笑的一件事情,曾经有个老板还想把我当黑客来用。 
 
内心在滴血! 
 
10. 
 
回顾到最后,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。 
 
“方寸之间,自有天地”。 
 
文/庄泽峰 
 |   
 
 温馨提示: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 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 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 
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