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17年全年拼多多GMV接近千亿!达到千亿GMV,京东用了10年,唯品会用了8年,淘宝用了5年,然而!拼多多只用了2年3个月!
而这两天派代小蜜发现,苹果商店的拼多多APP下载排名,居然超过了淘宝。
这也意味着,拼多多在用户的增速上已经可以跟淘宝匹敌,甚至在不久的将来,超越淘宝也不是不可能。
那么,拼多多究竟是什么电商模式?他的流量从哪里来?一篇文章让你看懂拼多多的本质。
来 源:接招
作 者:方浩
最近跟某大厂负责渠道下沉的朋友聊起拼多多,我问他看好这家公司吗?
他说了三个字:台风口。
之前接招也写过拼多多,主要是写这家创立不到三年的公司究竟是威胁了京东,还是威胁了淘宝?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,无需赘述。
一直以来关于拼多多最大的一个争议是,这家电商所代表的模式,到底是消费升级,还是消费降级?
消费升级的误区
关于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,以前买便宜的、现在买贵的,就叫消费升级;以前买贵的、现在买便宜的,就叫消费降级。但直观的感受往往是错觉。
最近网约车市场因为新的玩家的进入,又火起来了,人民群众甚是期待,毕竟竞争越激烈,用户越受益。
但这个市场最火的时间段,是2014年到2016年。那三年正是滴滴与快的、Uber上演三国杀的时候,各种补贴满天飞,打车从来没有这么便宜过。
来自一份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,2014年网约车人均消费是62元;到了2016年,这个数字增长到了681元。
也就是说,虽然网约车的客单价因为补贴的因素要比传统出租车低很多,但它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打车的频率,最终扩大了我们的出行支出。
单次打车的费用比以前便宜了,但打车的累计费用要比以前多出很多,并养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你说这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?
回到拼多多。这家创业公司被贴的最多的一个标签是“低消费购买低价商品的平台”,9块9包邮的卷纸,29块9包邮的衬衣、49块9包邮的卫衣……拼多多“代表消费降级”的结论,正是来源于此。
便宜的东西一般只有便宜这一个好处,而贵的东西一般只有贵这一个缺点。这是对消费升级的最大误解。
iPhone刚出来的时候,有人用“攒”了20多年的肾换一部六千块钱的手机,而有人可以给自己同时也给女友各买一部三千块钱的安卓机。你说哪个是消费升级、哪个是消费降级?
贵不一定代表消费升级,便宜不一定代表消费降级。给拼多多定性,关键是先要弄清楚它背后的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“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”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。
请注意,上述两个数字都是指“年可支配收入”。这就意味着,全国居民月可支配收入只有1800多块钱,农村居民月可支配收入,还不到1000块钱。
让月可支配收入不足一千的消费者,天天逛京东或天猫,这不是消费升级,这是涸泽而渔。
更为关键的是,这个统计公报还把全国居民收入划分为五个群组,其中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,最高收入组是64934元。
根据这五组的数据分布,稍加计算便可得知,全国有60%的家庭(三口之家)月收入还不到6000块钱,相当于一部低配iPhone手机的价格。
2017年全国有60%的家庭年收入不到7万人民币
2010年左右,移动互联网还没完全起来,当时手机上网的主力军还是诺基亚和联发科为代表的功能机。
我去采访一位做移动电商生意的创业者,他给我讲了一个现象:在长三角的工厂里,享受包吃包住的打工仔、打工妹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只有3000块钱,但他们每个月会拿出1500元甚至2000多元来消费。喝酒、唱歌、用手机购物。“他们绝对购买力是低,但相对购买力要远远超过一线城市的那些所谓白领。
淘宝向左,拼多多向右
拼多多是2015年9月份成立的,此时正值阿里上市一周年。阿里上市之后干的最大的一件事,就是清理各种9块9包邮爆款。
这个决策,间接清理掉了很多淘宝上的所谓“低消费人群”。
与此同时,从2014到2015年,又是微信突飞猛进的两年。通过微信红包,几乎把中国最后的非网络人群全部联网。
早期的拼多多正是抓住了这两个关键时间点,一举把中国最想消费升级但苦于没有渠道、没有机会升级的最广大人群,完成了一次社会意义上的大跃迁。
在北上广做媒体,很容易把身边酷炫吊炸天的概念当做普世真理,但再超前的模式、概念,也抵不过”为人民服务“这五个字强大,即使就是赚钱而言。
著名妖股唯品会创立之初,做的是奢侈品电商,说白了就是为那10%的富人而生的。
但同属那个群体的创始人沈亚很快发现,这条路根本走不通,于是转型做面向普通人的特卖网站,一炮走红。
唯品会的成功,其实是释放了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白领的购买力,帮助他们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“消费升级”。
拼多多则是在帮中国最广大人群做消费升级。一支5.9元的眼线笔半年卖出14万支、9.6元的20支装衣架四个月卖出110万个、13.9元10包的抽纸一年卖出358万件、订单超京东、月流水接近400亿……
不应该把这些数字看做低客单价的叠加,而应看作是一个社会螺旋上升过程中的“欲望拼团”。
美国梦的本质是欲望的可变现,中国梦也不例外,甚至更强烈。
一位曾经的淘宝卖家这样评价如今的拼多多:
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,他们会重新认识到中国10亿普通人的力量,这10亿人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消费升级,而是让现在生活好一点、实惠一点的消费升级。
更形象的说,这10亿人要的不是1500元的扫地机器人,不是3499元的旗舰手机,不是200元的MUJI风加湿器,不是600元的天猫畅销款大衣。
他们要的是,29元结实耐用的甩干拖布,是1599元大屏幕大电池容量的手机;是39元包邮的加湿器,是128元的流行款大衣,最好还含点羊毛成分。这对于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是实打实的需求,你能说这不是消费升级?
数据显示,在拼多多上销量最高的产品,是一款29.9元的竹浆抽纸。按照包装规格来算,平均每包售价仅为1.067元,相当于一张纸巾只有3.5厘。
不过,这包纸巾与一线品牌并无太大差异——原料来自一家香港上市公司,车间则是进口的全自动化生产线。控制成本结构的诀窍在于,定制产品+压缩供应链。
传统电商中,商品被动等待搜索-点击-成交。也就是说,商家要花费大量成本购买广告位、关键词,将流量转换成为商品交易额。
但在拼多多模式中,流量成本其实很低的,这就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供应商的价格成本,从而让利给消费者。
所以,不能单纯地以便宜或者贵这样的标签来判断是不是消费升级;不能以北上广深的局部现象来定义整个中国;不要瞧不起老年人二、三十块的网购金额,日本七、八十年代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就是老年人。
消费升级与客单价没有必然联系。拼多多本质上是服务于中国最广大人群的消费升级,跟消费降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。 |
温馨提示: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
|